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①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与风、暑、燥、火等阳邪相对而言,性质属阴,致病每阻滞气化活动,故名。②指侵犯阴经的邪气。
①见《广州植物志》。为苹之别名,②见《闽东本草》。为夜关门之别名。③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珍珠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乳头内陷。可于妊娠期防治,坚持乳头按摩、牵引,或用水煮竹管拔吸患侧乳头,其乳头即可逐渐外突。同时可用炙黄芪、干葛、当归、升麻、黄柏、连翘各二钱、牛蒡子、甘草各一钱、上肉桂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①五倍子(用六安茶泡汁温浸,滤去茶汁,再用糟坊白药丸为末拌匀,放磁器内密封,放暖处候生白毛为度,晒干,筛净白毛)十两,儿茶、甘草各二两,薄荷叶、乌梅肉各一两。为末,梨汁为丸,龙眼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