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黑靥子

黑靥子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生于皮肤上的呈褐色或淡黑色上斑点,约针头乃至绿豆大,略高出皮面。多散发于面、颈或手背等处。治疗可外用风化石灰30克,石硷15克,共为细末,加水少许调成糊状,以签蘸药点靥子上,数次可蚀去。

猜你喜欢

  • 侧卧位

    针灸体位名。见卧位条。

  • 小还魂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 风热里实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系因风热蕴积,入里结实而致。证见口中气热,大便闭,小便赤,饮水不止,苔黄燥。宜大黄丸清泻里热。

  • 摄营煎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

  • 脉诀刊误集解

    见脉诀刊误条。

  • 顺气消食化痰丸

    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 鼻干

    证名。见《素问·热论》。为多种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由风热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鼻内干燥,脉浮。治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由肺燥所致者,症见鼻燥、鼻咽干、无涕,唇口干渴;或伴有干咳、咯血,舌红,苔干

  • 大头瘟

    病名。瘟疫的一种。见《医方考·大头瘟》。又名大头风、大头痛、时毒、大头伤寒、虾蟆瘟、捻头瘟、大头天行、疫毒等。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

  • 真人养脏汤

    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 蛔虫扰胃吐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