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齁(hōu 喉)喘

齁(hōu 喉)喘

证名。见《医说》卷四。又称齁。指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类哮证。多因过食鱼虾盐咸,内有积痰寒饮,外寒与内饮搏击,肺气壅阻所致。《金匮翼·齁喘》:“齁喘者,积痰在肺,遇冷即发,喘鸣迫塞,但坐不得卧,外寒与内饮相搏,宜小青龙汤主之;若肺有积热,热为寒束者,宜越婢汤主之。……丹溪治齁喘之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八味、肾气温肾行水之谓也;已发,用攻邪气为主,越婢、青龙,泄肺蠲饮之谓也。”《万病回春·哮吼》:“凡遇天阴欲雨,便发齁喘,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则肺胀作声。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子母相传者。”《医学传灯·齁喘》:“齁喘之病,方书皆名哮吼,为其声之恶也。此因误啖盐酱咸物,搏结津液,熬煎成痰,胶粘固结,聚于肺络,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气反触其痰,所以喘声不止也。肺有痰热,毛窍常开,热气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发,一遇秋冬,寒气外束,邪热不得宣通,故令发喘。脉来浮数滑大者,宜用定喘汤。……齁病属热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热。凡脾胃虚寒,气不能运,积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脉沉细缓,按之无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汤加款冬、金沸草杏仁、炮姜治之。”

猜你喜欢

  • 延胡索汤

    《济生方》卷六方。当归(酒浸,炒)、延胡索(炒,去皮)、炒蒲黄、赤芍药、官桂(不见火)各半两,姜黄、乳香、没药、木香(不见火)各三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水煎去渣,食前服。治妇

  • 三棱针

    ①眼科手术器械。见《眼科菁华录》。亦名锋针。长约四寸,钢铁制作(见图11)。胞睑生疮、椒疮、粟疮等用以刺刮劆洗。②针刺工具,用于放血。图11

  • 热膈

    五膈之一。《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热鬲之为病,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骨烦四支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赢瘦少气及癖也。”参见五膈条。

  • 食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 加味连理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白术二钱,人参、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热脾虚,口糜气臭,腹泻。

  • 备急千金要方

    书名。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代又有93卷本,内容同)。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

  • 吐绿水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 蜂漏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

  • 缨脉

    缨,系于颔下的帽带。缨脉指颔下靠近系帽带处的经脉,即经过该处的足阳明胃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王冰注:“缨脉,亦足阳明脉也,近缨之处,故曰缨脉。缨,谓冠带也。”

  • 少阳腑病

    指少阳病热郁胆腑的证候。如口苦,咽干,目眩,胸闷呕吐。少阳腑病与少阳经病常同见,故均属小柴胡汤主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