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指禅

三指禅

  • 三指禅

    凡例八则卷一总论脉学源流定脉部位尺寸解六部脉解左心膻中肝胆肾小肠、右肺胸中脾胃命大肠·辨定至数二十七脉名目有胃气者生脉贵有神读缓字法四时平脉浮、沉、迟、数四大纲浮沉迟数对待总论微与细对微细虚与实对虚实

  • 三指禅

    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自称其脉学曾得“异人”指示,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见本书卷一总论)

猜你喜欢

  • 白岑

    【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 阴虚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肺阴不足则水无化源,肝阴不足则不能施泄,肾阴不足则水竭于下,都可导致小便不利。主要症状为小便不通,内热神衰,肌肉黑瘦,下午咳嗽,脉多细数。治宜养阴为主。肺阴不足用生

  • 瞳人反视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瞳人反背。详该条。

  • 冒寒

    感冒之一种。见《丹溪心法附余·伤寒》。《时病论·冒寒》:“冒寒之病,乃寒气罩冒于躯壳之外,而未传经入里也。是以遍体酸疼,头亦微痛,畏寒发热而乏汗,脉象举之而有余,宜辛温解表法治之。”详见风寒感冒条。

  • 灼热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发热较高,如火灼之状,手抚病人的皮肤,有灼手感觉。见于多种热性病。

  • 癥瘕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指腹腔内结聚成块的一类疾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癥而可推移者,名为癥瘕。”后世一般以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癥;聚散无常,

  • 化火

    病理性的各种机能亢进的表现。分虚实两类,实者为外邪所化,虚者由阴虚之变。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阴液的亏损,或气血痰食的阻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化火,出现病理性机能亢进,而同时津液消耗增加。临床表现参见

  • 梗舌

    病名。“初生儿口中有如芦苇管之膜,裹定舌尖、舌根,叫做梗舌。”(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常用名词简释》)。也叫白膜裹舌。治宜将白膜刮去出血,以白矾末少许搽之。参见舌膜条。

  • 肝经咳嗽

    病证名。指肝病犯肺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咳嗽》:“肝经咳嗽之症,咳则两胁下痛,痛引小腹,或寒热往来,面青色,筋急,此肝经咳嗽。”多因木气怫郁,肝火刑金,或肝经少血,肝气亏损,木燥火生所致。《校注医醇

  • 食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①又称食劳疳黄、黄胖。详各该条。②为脾积之俗称。《儒门事亲》卷三:“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俗呼为食劳黄也。”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