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川楝子,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苦楝皮,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钩藤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现在症状。《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方病。”
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
【介绍】:见吕博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此触天行瘟疫之气,致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现红色,痰涎秽浊,粘连不断,吐出热气,臭气喷人,甚有颈项头面俱肿,面目俱赤,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乃湿
综合性医著。30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1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2针灸孔穴;卷3~14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拖下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用小柴胡汤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急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