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论辨证广注
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
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即真阴耗损。可由于:①阳气偏亢,内灼阴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②伤津的进一步发展。如温热病后期肝肾的真阴受伤,病人出现低热、手足心灼热、神倦、消瘦、口干舌燥,或见咽痛、耳聋、颧红,
见《傅青主女科》。即年老血崩,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葱须,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
妇科专著。清·凌德(嘉天)纂辑于1892年。全书分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及产后六门。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经穴名。代号ST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以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