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先躁后烦的证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有谓内热曰烦,外热曰躁;烦属阳,躁属阴;内热为有根之火,外热为无根之火者。故但躁不烦,及先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即子痫。详该条。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苔薄黄而干。为外感化热,热邪虽不盛而胃津已受伤,宜甘寒之剂调治(见《外感温热篇》)。
见《李氏草秘》。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百会疽。见该条。
书名。5卷。清·刘奎评释。刊于1787年。刘氏于温疫专著中推崇吴有性《温疫论》,“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且行文详略未能合宜,字句多所疵颣”(见自序)。遂命其子刘秉锦将《温疫论》予以分类,
病证名。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详头汗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