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妊娠。《脉经》“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病名。又名附牙痈、牙蜞风。多由阳明胃经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龈所致。症见牙龈深处肿起,胀硬,焮红疼痛,甚则肿连腮颊,或发寒热,口臭便秘。《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边生痈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栝蒌根、胡黄连、黄芩各七钱半,炒白僵蚕、白藓皮、炒大黄各五钱,牛黄、滑石各二钱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竹叶煎汤调下。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
出《药性论》。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方法。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纳、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多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陈蒿汤之类加减治疗。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出《毛诗传》。为鹌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