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乌药叶

乌药叶

《中药大辞典》:乌药叶

药材名称乌药叶

拼音Wū Yào Yè

别名蒡箕茶(《医林纂要》)。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樟科植物乌药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药"条。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数,食积,风湿关节痛。

①《本草拾遗》:"炙研煎饮代茗,补中益气,止小便滑数。"

②《本草蒙筌》:"下气。"

③《医林纂要》:"温中燥脾,消食杀蛔。治腹中寒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

复方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乌药鲜叶捣烂酒炒敷患处。(《广西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药叶

药材名称乌药叶

拼音Wū Yào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bined Spicebush

别名蒡箕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开宝本草》:乌药,其叶及根,嫩时可采作茶片。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L.strychnifolia(Sieb.et Zucc.)F.-Vi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乌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m。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叫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mm,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缘以及山麓、旷野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辛;温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消肿止痛。主脘腹冷痛;小便频数;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炙研煎饮代茗,补中益气,止小便滑数。

2.《本草蒙筌》:下气。

3.《医林纂要》:温中燥脾,消食杀蛔,治腹中寒痛。

4.《纲目》:乌药,下通少阴肾经,上理脾胃元气,故丹溪朱氏补阴丸中往往加乌药叶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猫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眼草药材名称猫眼草拼音Māo Yǎn Cǎo别名打碗棵、打盆打碗、猫眼棵、猫儿眼、肿手棵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 Bunge的全草。夏秋采集

  • 岗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松药材名称岗松拼音Gǎnɡ Sōnɡ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来源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绵马贯众

    《中国药典》:绵马贯众药材名称绵马贯众拼音Mián Mǎ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别名贯众、贯仲来

  • 药用狗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药用狗牙花药材名称药用狗牙花来源夹竹桃科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 Tsi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功能主治主治腹痛。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 青鳞鱼

    药材名称青鳞鱼拼音Qīnɡ Lín Yú英文名Harengula;Pilchard别名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拉丁

  • 台湾牛奶菜

    药材名称台湾牛奶菜拼音Tái Wān Niú Nǎi Cài英文名root of Taiwan Condorvine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的全株。拉丁植

  • 日中花

    药材名称日中花拼音Rì Zhōnɡ Huā别名还魂草、午时草、嘴草、禾雀舌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毛马齿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pilosa L.采收和储藏:夏、秋二季采

  • 垂花香薷

    药材名称垂花香薷拼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别名大黄药、大黑头草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 W. Smith,以全草

  • 牛尾泡

    《中药大辞典》:牛尾泡药材名称牛尾泡拼音Niú Wěi Pào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叶夏、秋采,根全年可

  • 牛血

    《中药大辞典》:牛血药材名称牛血拼音Niú Xuè出处《本草蒙筌》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血液。性味咸,平。①《纲目》:"咸,平,无毒。"②《本经逢原》:&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