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汁不通

乳汁不通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猜你喜欢

  •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

  • 扶突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 痰涎症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 猫胞

    见《本经逢原》。为猫胞衣之简称,详该条。

  • 外证

    指表现于病人体表,主要是通过望、闻诊而得到的病候,系与“内证”相对而言,见《难经·十六难》。如肝病之外证是“善洁、面青、善怒”、肺病之外证是“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等。

  • 郑文焯

    【生卒】:1856~1918【介绍】: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原籍山东高密,后寓居江苏吴县。通医理,工诗词,兼擅书画金石。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尝入江苏巡抚

  • 邓乐天

    【介绍】:见邓旒条。

  • 寒呕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既呕吐,名曰寒呕。或因伤食,多致伤胃气;或因病曾经汗下,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选用四逆汤、生硫黄丸、灵液丹、丁附汤等方。参见胃寒

  • 寒证发狂

    病名。指寒痰所致的发狂。《医钞类编》卷二十:“寒证发狂得之气菀不舒,怒气不能发去,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人参、茯神、白术、法半、南星、附子、菖蒲水煎服。或加柴胡尤妙。”参见癫狂条。

  • 五缩恶候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缩、脚缩、舌缩、唇缩、阴缩,属小儿危重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