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佐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目珠偏斜一侧而不能转动者。“神珠将反者,谓目珠不正,虽欲转而不能转,乃风热攻脑,筋络牵急,弔偏神珠,是以不能运转”(《张氏医通》卷八)。相当于今之麻痹性斜视,参见目偏视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种。丹先发背部,后漫及全身,一日一夜即可成疮,色如红枣。未成疮时宜用棘根煎汤外洗,若已成疮,宜用赤小豆末敷之。
见太乙神针条。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