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热邪壅阻于肺,发生高热喘咳的病机。主要证候有发热、咳嗽、痰稠黄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边尖红,苔黄干,脉洪数或弦数。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瘫痪。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疔生于外耳。由肝胆经火毒上炎而发。若生于耳孔内,色黑根深,形似椒目,痛如锥刺,痛引腮脑,破流血水。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外用蟾酥丸磨
①通利之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②病证名。指泄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参见泄
病名。《马培之医案》:“龟背乃先天肾亏,冷风入脏、或痰饮攻注或内挫折伤……或婴儿脊骨柔脆、强坐太早,皆能致之……腰脊板强,渐致背驼,成为龟背驼。”相当于脊椎结核或佝偻病所致之背驼。参见龟背痰条。
出《名医别录》。又名金花菜、光风草。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或南苜蓿M.hispida Gaertn.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苦,平。清热,利尿。治黄疸,痢疾,肠炎,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不能吮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
①对疾病初、中、末三个阶段的处理方法。出王好古《三法五治论》。谓疾病初期感邪方浅,正气未伤,以攻邪为主,用药宜峻猛;中期邪正交争,养正祛邪兼顾,用药宜缓疾得中;末期邪虽未尽,但正气已虚,应宜养正为主,
病证名。因伤食后引起的抽搐。小儿乳食停滞,蓄积胃肠,湿郁则生热,热极生风,发为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病机为脾虚肝旺。明·陈治《幼幼近编》:“若因饮
方书名。1卷。宋·王硕撰。约刊于十二世纪末期。本书选方以《三因方》为基础,参考其他有关著作并选录其常用或重要的方药编成。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