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食欲减退,甚则不欲饮食。《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参见不能食条。
病名。系指感受温邪疫疠之邪,喉间疼痛,腐溃并覆有色白如菌状膜,故名。为白缠喉之俗名,即白喉。《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详白喉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草威灵之别名,详该条。
出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胎气攻心。详该条。
病名。指喉痹之色淡红者。多由伤寒时邪未尽之故。症见咽喉肿起,疼剧,色淡红,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呕吐、目赤,脉数者,恐有斑毒在内,可急针少商、商阳、关冲、少冲左右八穴,或患处挑破。内服宜用解毒消肿。
即一孕生三婴。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
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