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又称收诊法。出《幼科推拿秘书》。用一手食指掐按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捏住小儿的食指和无名指,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为结束手法,故名总收法。《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
《集验背疽方》方,又名括蒌散。大栝蒌二个,当归(酒洗)、甘草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酒煎分三次服;药渣敷患处。治乳痈,痈疽瘰疬,便毒。《疡医大全》亦有本方,但无乳香。
病名。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多因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大便鸭溏。治宜宣肺利水,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或麻黄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黑色,面不平,大头,广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性格特征为“不敬畏,善斯绐人。”体质和发病情况为“能(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
病名。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症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刊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
证名。①指心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②指心痈。《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痈,心热病也。经曰:诸痛痒疮疡,
①指肝。《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少阳,肝也。”②指足少阳胆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③指足部之阳经。《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阳者,阴中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与《银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参见光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