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肉

伤肉

伤食之一。《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肉,轻者山楂阿魏;甚者硝石、硼砂。伤狗肉,杏仁、山楂。”《张氏医通》卷二:“伤诸肉食,用草果、山楂。”亦可选用三黄枳术丸三棱煎。狗肉伤亦可服芦根汁;食鸭肉不消,糯米泔水顿饮一盏即消;食生肉在胸膈不化必成癥瘕,捣马鞭草汁及生姜汁饮之。参见伤食条。

猜你喜欢

  • ①五脏之一。与胆相为表里。居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素问·五藏生成论》:“人卧则血归于肝。”又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须赖肝的精气滋养,

  • 顶心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治病必求于本

    治则术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审察疾病的阴阳逆从,才能确定治法。例如同是发热的证候,其原因有六淫外感、七情内伤以及痰、食、劳怯、虫疰等的不同,有阳盛发热、阴虚

  • 声喝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由狐惑病咽喉腐蚀所致之声音嘶哑。方可选用甘草泻心汤,或外吹冰硼散。参见音嘶、狐惑等条。

  • 卫气同病

    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卫分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 照海

    经穴名,代号KI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一说:“在内踝下四分”(《备急千金要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

  • 唐衡铨

    【介绍】:见唐秉钧条。

  • 离合真邪论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讨论真气与邪气的离合,说明在针刺时应掌握邪气初至真邪未合的时机,而及早治疗,故名。文中还介绍了针刺的宜忌和操作方法,强调刺法必须结合天、地、四时、五行、三部九候,全面审察。

  • 白缠喉风

    病名。多由痰火邪毒内蕴,或过食膏梁厚味、煎炒炙煿火毒上炎所致。症见咽喉肿起,疼痛难咽,两腮赤赤肿。《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肿噤难言,左右腮边肿赤……。”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三黄凉膈散、

  • 肘背瘤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