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似疟

似疟

病证名。指如疟非疟的一类病证。《医贯·疟论》:“世间似疟非疟者多。世人一见寒热往来,便以截疟丹施治,一截不止则再截,再截而止,止而复发复截,以致委顿,甚或因而致毙者有之,是不可不辩也。经曰,阳虚则恶寒,阴虚则恶热。阴气上入于阳中,则恶寒;阳气下陷于阴中,则恶热。凡伤寒后、大病后、产后、劳瘵等证,俱有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一日二三度发,并作虚治。但有阳虚、阴虚之别。阳虚者补阳,如理中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姜桂,甚则加附子,诸方中必用升麻柴胡,以提出阴中之阳,水升火降而愈。医书中有论及之者矣。至于阴虚者,其寒热亦与正疟无异,而阴疟中又有真阴真阳之分,人所不知。经曰,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按时而发,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是无火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六味汤主之;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八味汤主之。世人患久疟而不愈者,非疟不可愈,乃治之不如法也。……又有恶寒恶热,如疟无异,面赤如脂,口渴不甚,吐痰如涌,身以上热如烙,膝以下自觉冷,此真阳泛上,肾虚之极,急以附子八味地黄汤,大剂冷饮而热退,继以人参建中汤调理。”参如疟条。

猜你喜欢

  • 邪留三焦

    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邪留三焦,则气机受阻,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

  • 龙虎交战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九次,后右转(大指向后)六次,反复交替施行。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于疼痛性疾患。

  • 矫摩

    推拿的古称。出《说苑》。《苍颉篇》:“矫,正也。”《易·说卦传》宋衷注:“曲者更直为矫,直者更曲为揉。”一说矫通挢,是举的意思。

  • 绿竹堂集验方

    方书名。6卷。明·罗浮山人约撰于万历年间。刊于1696年。书中所集录的验方,分为固精、种子、妇人、小儿、诸风、痰火、须发等30门。现存1696年重刊本。

  • 中毒性肺炎

    小儿肺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来势凶猛,高热,嗜睡,昏迷,惊厥,循环及呼吸衰竭等。其病机为气分热炽,灼肺伤津,进而热入营血,扰及心神。若正不胜邪,则现阳气衰竭等症。气分热炽者,宜平喘

  • 半边花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 疳眼

    病证名。出《龙木论》。又名疳涩眼。《儒门事亲》:“凡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皆风热所致。”《证治准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热,痰涎壅滞,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雀盲,甚至经月合

  • 伤寒总论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肾之官

    指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马莳注:“肾在内而耳为之窍,所以听五声也,故为肾之官。”参见肾主耳条。

  • 丑未主土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丑未主湿土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丑未之上,太阴主之。”所指即为太阴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