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集
见田氏保婴集条。
见田氏保婴集条。
见《本草纲目》。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
即痰迷心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柏子仁,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44。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或于二、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心气绝而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
《素问》篇名。王冰注:“移为移易,变为改变,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本篇分别介绍了上古、中古、暮世三个时期的疾病和治法,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时代、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文中还论述了色诊、脉诊与四
病证名。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肘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痧胀玉衡
医案著作。2卷。清·陈匊生撰于1897年。作者强调按证论治。案中重辨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记述颇详,夹叙夹议,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