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利窍

猜你喜欢

  • 竹筒吸法

    外科外治法之一。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又称药筒拔法、药煮吸筒拔法。即根据不同证情,选用相应药物,与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去节)若干同煮,然后乘热将筒急合于疮上,拔吸脓血或毒汁。用于疮疡排脓或毒蛇咬伤后拔

  • 肝热自汗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肝热自汗,口苦,多眠。”治宜清肝为主,用逍遥散加减。参见自汗条。

  • 食臭

    ①食物的气味。《素问·脉解篇》:“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指闻到食物的气味即厌恶。②指嗳气有酸臭味。多因宿食不消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

  • 妇人大全良方

    书名。见妇人良方条。

  • 蛇退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 拉宗·札西白桑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著名藏医学家米尼玛·图瓦顿旦之子。著有《后续医典大疏》、《医学史华光》、《四部医典全解》。其子强美·索南益西坚赞亦为北方学派名医。

  • 镇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钩藤9克,龙胆草、青黛、清半夏、生赭石、茯神、僵蚕各6克,羚羊角(另炖,兑服)、薄荷叶各3克,朱砂(冲服)0.6克。磨浓生铁锈水煎药用。治小儿急惊风,其风猝然而得,四肢抽搦,身挺

  • 刘汉基

    【介绍】:清医家。四川巴县人。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撰《药性通考》8卷,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並附或问以答疑难。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

  • 寒气腹痛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多见于阳气虚衰者。见《医方考·腹痛》。《症因脉治》卷四:“寒气腹痛之症,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此寒气腹痛之症也。”《张氏医通·腹痛》:“绵

  • 孙琳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南宋医生。曾治愈宋宁宗赵扩的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