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真诠》方。轻粉二分,甘草、乳香、黄丹各五分,黄柏一钱,铜绿、没药各三分,冰片一分。为细末,苧麻根四两,先以苦参三钱煎汤洗患处,再用此散掺之。治麻根疮,症见足跟之下,色赤皮烂,内有肉丝缕缕,状似麻
经穴名。代号HT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节。属手少阴心经。合(水)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桡侧为正中神经,并有贵要静脉,尺侧下副动、静脉和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泥各五钱,牛膝四钱,官桂二钱,延胡索、当归身各六钱,三棱、莪术、赤芍药、川芎各三钱,琥珀、乳香、没药各一钱,生地黄七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
【生卒】:1884~1968年【介绍】:现代医家。浙江萧山人。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有丰富经验,善治内科各种杂病,所拟方剂,有的制成成药,受到患者欢迎。建国前,主张中医吸取西医之长,并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现代针灸术语。指接受针、灸等刺激的穴点。有严格的定位条件。它与刺激区的区别在于刺激点是点而不是面。或作穴位的别称。
【介绍】:见何游条。
指八种淋症。①指冷、热、气、劳、膏、砂、虚、实等八淋,见《华氏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②指劳、血、热、气、石、膏、砂、冷等八淋,见《东医宝鉴·内景篇》。
指小儿夜啼四种不同的症候。①指寒、热、重舌口疮、客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②指惊啼、热烦啼、腹痛啼、神不安啼(《片玉心书》)。③指热夜啼、寒疝夜啼、触邪夜啼、心烦夜啼(明·秦景明《幼科金针》)。④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肾阳虚以致白带日久不止,量多,质清稀,脐腹冷痛。治宜温阳止带。方用九霄丸(艾叶、牡蛎、龙骨、干姜、当归、吴茱萸、白芍、山药、白石脂)。
①闷瘄之一。见于痰饮素盛的病儿,麻毒与痰饮相搏,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宣,疹难透发。症见气急发喘,满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间有声。治宜宣肺涤痰,用二陈汤加葶苈、瓜蒌仁、莱菔子、白芥子、枳壳、连翘、桔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