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去爪

去爪

①古刺法“五节”之一。《灵枢·刺节真邪》篇:“余闻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去爪者,刺关节之支络也。”爪,指甲;去爪即剪去多余的指甲。篇中以该法治疗因水道不通,津液内溢,聚于睾丸阴囊日渐胀大,以致行动、俯仰不利,甚至外形显露,裙裳亦不能遮蔽的阴囊水肿病,其治疗作用好象是修剪掉多余的指甲一样,故称为去爪。②疝的别名,见《张氏医通》卷七。其取名之义可能与《内经》用“去爪”刺法治该病有关。参见疝条。

猜你喜欢

  • 孙渊如

    【介绍】:见孙星衍条。

  • 舌痈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亦有胃中伏热熏蒸积毒而成者。初起舌赤红肿,如豆如樱,继之肿痛甚剧,痰涎增多,难于饮食语言。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掌心疽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涌泉疽。见该条。

  • 棕鱼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淋渫(xiè 屑)法

    外治法。出《圣济总录》。适用于外伤疼痛肿胀之证。用桂附散(《圣济总录》:桂去粗皮、生附子去皮脐、白矾、细辛去苗叶、白芷、五加皮、桑叶)水煎沸,浸洗患处。

  • 差夏

    指长夏和秋令相交的时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物成之差夏。”王冰注:“立秋之后一十日也。”

  • 溺血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又名溲血、尿血。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详尿血条。

  • 引气

    气功术语。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六卷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

  • 鼻齆息肉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齆息肉,阻塞清道,……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清火清气为主。”即鼻息肉。详该条。

  • 赤斑

    证名。指发斑见红赤色。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其中又以赤而红者为轻,紫赤者为重。《寿世保元·斑疹》:“若斑发赤红为胃热。”《温疫论补注》:“温疫发斑……稠密紫赤者凶。”《医学入门·赋杂症》以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