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吴楚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西洋参、牡蛎、炙鳖甲、龟板、生地黄、炙甘草、白芍药、火麻仁、阿胶、玄参、麦门冬、天门冬、鸡子黄、童便。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和,最后冲童便一大蛊服。治疫喉腐烂,痧透热留
喻脉来浑乱。《素问·疟论》:“无刺浑浑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王冰注:“浑浑言脉气混乱也。”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寻骨风,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末著名医学家。字又可。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疫论》一书。明末,不少地方瘟疫(传染病)流行,当时医生多治以伤寒法,无效。他通过亲身观察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四叶草之别名。②见《闽南民间草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刘默条。
经脉名。即足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阴阳十一脉灸经》:“大(太)阴脉:是胃脉殹(也)。彼(被)胃,出鱼股阴下廉,腨上廉。出内踝之上廉。是动则病:上当走心,使复(腹)张(胀),善噫,食欲欧(呕),得后
痿证之一。因痢后亡阴,或积瘀不清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痢后痿:痢后脚软胫疼或膝肿者,此下多亡阴所致,宜补脾兼升举之剂。……间有痢后兜涩太早,积瘀不清,下注隧道经络而成痿者,此又当行气逐瘀,与前
热厥证的一种征象。指邪热越深入,四肢厥冷的症状越深,皆因阳气被遏,邪气内闭所致。属真热假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