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术语。龙,喻肾火;海,喻肾水。水亏则虚火上炎。于补阴药中少佐附、桂,使虚火敛藏,故借以比喻。此法又称引火归原。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介绍】:见张曜孙条。
①指邪气亢盛的病证。《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②指风邪。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漫散,故名。《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介绍】:见吴尚先条。
泛指热邪深伏于体内的发热病症。出《素问·本病论》。《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伏热,章虚谷引申为伏邪。《重订广温热论·清凉法
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
【介绍】:见刘奎条。
书名。4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1为总论部,历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2~3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4为不分部位的大毒
同汤方。清·汪昂《汤头歌诀》将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编成歌诀,便于学者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