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症因脉治》卷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栀子、黄连。水煎服。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或郁痰胸满饱胀,懊憹烦闷;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或暑气呕吐,兼有痰涎;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如痰火呃逆,加葛根、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介绍】:清代骨伤科医家、拳术家。原籍浙江鄞县。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拳术闻名,精于骨伤科。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1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书。
水肿类型之一。见《圣济总录·水肿门》《证治要诀·肿》:“肿病不一,遍身肿、四肢肿、面肿、脚肿,方谓之水气。然有阳水,有阴水,并宜先用五皮饮、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腹皮。”“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
【介绍】:宋代人。善养生。著《寿者传》三卷。
【介绍】:见邓苑条。
【介绍】:见刘伦条。
人身体液组成部分。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液,由三焦布散,濡养关节、脑髓和目、耳、鼻、口等孔窍。《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