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证名。指虚劳病出现元气虚衰的疾患。多因劳伤久病,脾肾阳虚,中气虚损而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治宜温补脾肾,方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浮小麦,详该条。
即发泡。详该条。
【介绍】:见王克明条。
《伤寒论》方。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芒硝二两。先煎前七味,去滓,后入芒硝,更煮微沸,分二次服。治伤寒病少阳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证见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燥等。宜逍遥散,舒肝养血以润燥。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出《抱朴子》。为母丁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