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针灸资生经》引《集效》:“灸劳法:……令身正直,用草子,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大纹处截断,却得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令病人自然合口,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腰阳关。见该条。
《洞玄子》:“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媱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下坡,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
病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一。由肺经热盛,热入营血,蕴蒸肌肤所致。其症发无定处,皮肤焮红或紫,肿胀疼痛,上起丘疹脓泡,常伴身热口渴等。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内服清营汤加减,外用清凉散麻油调敷。本证类于丹毒。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3卷。刊于1622年。此书重点阐述婴童常见疾患,如变蒸、撮口、脐风、胎毒等病证之辨证论治。卷末附治杂症日用补遗方。作者觅古探今,备考先贤之论,使后学者临证能按症索方,随宜投剂。选
①热邪。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热证。辨证的八纲之一,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③治疗方法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宜阿魏丸等方。《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
病名。即牵拉肘,详该条。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积聚、因产后劳伤,脏腑虚弱、为风冷所乘、风冷搏于脏腑,与气血相结而致。……宜大延胡散。”(延胡、赤芍、木香、乌药、牛膝、寄奴、桔梗、厚朴、川芎、当归、香附、陈皮、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