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条。
见新修本草条。
病证名。指发热而惊厥。《证治准绳·幼科》:“惊风热,发搐惊癎,脉数,烦躁,颠叫恍惚。”见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治法详急惊风条。
即惊涎入肺,详该条。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郁结不舒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由于思虑过度、情志抑郁而致气机郁结不舒,痰湿凝滞。治宜行气解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巴戟天(酒浸)、覆盆子(酒浸)各一两,白术(土炒)、炒山药各五钱,人参三钱,炒神曲一钱。水煎服。治妇人脾胃虚寒不孕。
出《伤寒论》。即黄柏,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阳气亢盛之极,盈溢于外,不能与阴气相交所致的格拒现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见《类证治裁》卷七。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治证同。见归芍异功汤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又名柱骨。参见柱骨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