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全幼心鉴》。即脐风。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翳如碎米、真珠者。详翳条。
为临床科目之一。见《冷庐医话》。系专论治耳部疾患者。此外,清初在江苏省苏州市养育巷水泼汾桥,曾有专门从事耳科的中医。至今尚有后裔在开业。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真水。与肾阳相对而言。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与肾阳依附为用,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甚则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反过来也灼耗肾阴。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指急性热病传至阳明腑实阶段的三种急下证。即《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