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经丸

固经丸

《中国药典》: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盐炒)300g黄芩(酒炒)200g椿皮(炒)150g香附(醋制)150g白芍(炒)300g龟甲(制)400g

性状为米黄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艾叶(醋炒)鹿角干姜(炮)伏龙肝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熔鹿角胶和药,乘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弱,月侯不调,来多不断,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丹溪心法》卷五: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芩(炒)白芍(炒)龟版(炙)各30克黄柏(炒)9克 椿树根皮23克 香附子7.5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止血固经。治经水过多,及崩中漏下,舌红,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次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龟版、芍药壮水制火,潜阳敛阴;黄芩黄柏、椿根皮清热止血固经;香附调气和血。诸药合用,壮水制火,血热得清,而经血可止。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万病回春》卷六: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香附(炒)各30克 山栀(炒黑)60克苦参15克白术(去芦)白芍(酒炒)各23克 贝母(去心)干姜(炒)各6克 败龟版(酒炙)60克山茱萸(酒蒸,去按)椿根皮(酒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带下属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腹时用开水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产育宝庆集》卷上: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艾叶半两,赤石脂半两,补骨脂(炒)半两,木贼半两,附子1枚(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陈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涩固脱,以暖下元。主妇人产卧伤耗经络,未得平复,而劳役损动,以致血暴崩下,淋漓不止;或因咸酸不节,伤蠢荣卫,气衰血弱,变为崩中,甚则肝经损坏,小腹满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别名樗白固经丸

处方黄芩(炒)1两,白芍(炒)1两,龟版(炙)1两,黄柏(炒)3钱,椿树根皮7钱半,香附子2钱半。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止带。主妇人经水过多。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樗白固经丸(《简明医彀》卷七)。方中椿根皮,《准绳·女科》作“樗根皮”。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经多不止者,阴虚不足以制胞络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虚而挟热也;紫黑成块者,火极似水也。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龟版、芍药滋阴而养血,皆壮水以制阳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樗皮涩以止脱。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

《便览》卷四: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芩1两,龟版1两,白芍1两,樗根皮7钱半,黄柏3钱(炒),香附2钱半,生地3钱,白术(炒)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过多,淋漓不止。

用法用量空心服50-70丸。

摘录《便览》卷四

《回春》卷六: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1两,香附(炒)1两,山栀(炒黑)2两,苦参5钱,白术(去芦)7钱半,白芍(酒炒)7钱半,山茱萸(酒蒸,去核)5钱,椿根皮(酒炒)5钱,贝母(去心)2钱,干姜(炒)2钱,败龟版(酒炙)2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滚水送下。

摘录《回春》卷六

《医略六书》卷三十: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附子1两半(盐水炒黑),艾叶1两半(醋炒黑),当归3两(醋炒),血余3两(炙炭),赤石脂3两(醋煅)。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阳虚崩脱,脉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乌梅煎汤送下。

各家论述产后阳气虚陷,不能吸血归脏,故暴崩势脱,危迫莫甚。附子补火回阳,石脂涩血固脱,艾炭止血燥湿,当归引血归经,血余炭止血以定暴崩也。蜜丸以缓之,乌梅以收之,务使火暖阳回,则经气秘密,而血不复下,何有暴崩势脱危迫若斯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医级》卷九: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耆3两,当归2两,白芍2两,黄芩2两,黄蘖2两,生地4两,龟版(炙)4两,香附2两(童便炒),樗皮2两。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阴虚火动烁阴,经水过多,潮热眩晕,燥渴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滚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九

猜你喜欢

  • 六神饮

    药方名称六神饮处方黄耆(蜜炙)、地骨皮、乌梅肉、龙胆草、秦艽、银州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盗汗骨蒸。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淡竹叶1枝,煎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医方类聚》卷

  • 石膏竹茹汤

    药方名称石膏竹茹汤处方石膏60克竹茹(焙)人参白茅根半夏(汤洗七遍,炒)各30克玄明粉桔梗(炒)甘草(炙,锉)葛根(锉)各15克制法上九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清热降逆,益气和中。治上焦热壅,见食呕吐,头

  • 澄泉散

    《痘疹仁端录》卷二:澄泉散药方名称澄泉散处方归身1两,黄耆1两,僵蚕2钱,蝉蜕2钱。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先将归、耆用酒煎,次入蝉、蚕末,调服。数次自然融合。摘录《痘疹仁端录》卷二《准绳·幼科》卷五:

  • 表里双清汤

    药方名称表里双清汤处方薄荷3钱,延胡索3钱,五灵脂4钱,麻黄3钱,桂枝3钱,广木香3钱,厚朴4钱(姜汁炒),枳实3钱,通草1钱。功能主治伤寒1-2日,胸胁即痛者。此系先有怒气,愤满于中,以致五内不和,

  • 藿香平胃散

    药方名称藿香平胃散处方藿香1钱,厚朴(姜制)1钱,苍术1钱5分,陈皮1钱,甘草(炙)3分,砂仁5分(研),神曲5分(炒)。制法上细切,作1服。功能主治内伤饮食,填塞太阴,呕吐不已。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

  • 旋复代赭汤

    药方名称旋复代赭汤别名旋复代赭石汤(《普济方》卷一二七)、代赭旋复汤(《医方集解》)。处方旋复花9克人参6克 代赭石12克甘草9克(炙)半夏9克(洗)生姜10克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降逆化痰,益气和

  • 花露膏

    药方名称花露膏处方蝉蜕(炙干,细研为末)、白蜜(生用)。功能主治痘痂痒甚,搔抓成疮,而痂不落者。用法用量和匀涂疮上。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火坠散

    药方名称火坠散处方益智(连皮炒,取仁)、茴香(淘去沙,炒)、南木香(生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遇病发时服。以热到疼处为验。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 果腹饮

    药方名称果腹饮处方白术1两,甘草1钱,破故纸1钱,砂仁1粒,茯苓3钱,芡实5钱。功能主治脾胃两损,不食则腹中若饥,食则若饱闷,吞酸溏泻,面色萎黄,吐痰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柏胶丸

    药方名称柏胶丸处方雄黄(同蜜煎老,去蜜)3钱,小茴香3钱,川黄连1两,侧柏叶1两,广胶8两(切断,以牡蛎粉8两,炒成珠,去牡蛎),熊胆1钱,槐角子(1荚4-5粒者佳)4两。制法研细,炼白蜜为丸。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