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膝阳关,见该条。
见《难经·四十难》。声音由肺气鼓动声带而发。肺气足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弱。风寒外感,肺气壅塞,声音嘶哑,称为“金实不鸣”;内伤肺痨,肺气大伤,声音嘶哑,称为“金破不鸣”,说明肺气与声音的密切关系
即《观者之喜》,详见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多因忧思气结,湿热瘀浊不化酿成。症为瘤体内有虫,生于胁下,宜外治为主。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又名玉门不闭、阴门不闭、产门不合。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多因胎前失于调养,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或产时伤及产门破损所致。气血大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等
《疡医大全》卷十七方。明矾一两,火硝、硼砂各三钱。将明矾入罐内,放桴炭火上熔化,待罐底无块时,随投火硝、硼砂,少顷又投明矾,化尽再下硝、硼,如前法,逐层投完,待至罐口如馒头样,方用武火炼至干枯,用净瓦
①可通厉。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古人认为它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②疫疠。某些烈
见《药物图考》。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蒙医书。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论述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方等蒙医内容,在蒙医学中首次提出“六基证”的理论。现存木刻本。
经穴名。代号BL2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