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即皮肤粗糙,干枯无泽。
眼科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白睛部位的病痛。②又名白痛,俗称害白眼。指白睛无红肿而疼痛之证候。《审视瑶函》卷三谓白眼痛有表里之分。如火伏气分之白涩症属表。;郁邪蒸逼于内之白珠俱青症属里。
病名。系指咽喉迅速肿起闭塞。《医学纲目》卷十五:“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用少许,点患处。”参见紧喉风条。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春秋时秦国医生。善治外科疾病。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论述经脉与络脉的五色变化,而从诊察五色变化,可以了解经络脏腑的病情。
痔疾治法。先在病人背部寻找痔点(即稍突出表皮、针尖大小,压不退色之小丘疹),常规消毒后以粗针将痔点表皮挑破,再挑断皮下组织白色纤维,术后用纱布覆盖。本法有消炎、止血、镇痛作用,可控制痔的症状发展。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