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图形脉证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赤芍药、人参、甘草、酒当归、红花(酒炒)。水煎服。治血不足,疹子色白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目飞血,详该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
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的方法。如气虚发热,症见身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用补中益气汤。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红,脉洪大而虚,用当归补血汤。
【介绍】:见洪炜条。
见济生续方条。
指水邪犯肺,出现喘逆症状。《素问·脉解篇》:“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指用器械剖割尸体以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有解剖知识。《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