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燥门》。简称便秘。也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一般指大便排出困难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有正虚与邪实之不同。《医学正传·秘结论》:“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结燥。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是故有风燥,有热燥,有阳结,有阴结,有气滞结,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种种不同。”《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大便秘结之症,外感门有表未解,太阳阳明脾约,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之大便难,又有正阳阳明之胃实。大便硬,又有表邪传里,系在太阴,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阴下利谵语燥屎者。以分应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发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导、胆汁导等法。内伤门则有积热气秘血枯各条之不同。”《医宗必读·大便不通》:“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二阴。愚按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若病证虽属阴寒,而脉实微燥,宜温暖药中略加苦寒,以去热燥,燥止勿加。如阴燥欲坐井中者,两尺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但煎理中汤,待极冷方服。或服药不应。不敢用峻猛之药者,宜蜜煎导之。”久虚者,如常饮食法,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此妙法也。”《寿世保元·大便闭》:“大便闭结至极,昏不知人事,用大田螺二三枚,以盐一小撮,和壳捣碎,置病人脐下一寸三分,以宽帛紧系之即通。”便秘有阳结、阴结、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幽门不通)、直肠结、脾约之区分,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升降失常

    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升与降、上与下又相互调济,反之则病。如脾的清阳上升,胃的浊阴下降,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

  • 治伤寒逐风方

    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方。附子、川椒、乌头各三分,泽泻、细辛、术各五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饮,日三次。治感受风寒,骨节重着痹痛。

  • 急劳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急劳诸方》。指虚劳病内有壅热者。《圣济总录·急劳》:“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结,荣卫俱虚,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藏气传克,或感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忪,头痛盗汗,咳嗽咽干,骨节痠疼

  • 窗聋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天窗。见该条。

  • 调和五味

    食养法则。辛、甘、酸、咸、苦五味各有所利,能发挥各种不同作用,人体对五味的摄入应注意平衡,不得偏嗜。调和五味,实际上包括了人类膳食调配、烹饪调和两方面。在膳食调配上,要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 李深之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李深之手集方》。

  • 噫嘻

    经穴名。代号BL45。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

  • 中风失音

    病证名。系指由中风,邪中经络脏腑,经络瘀滞痹阻所致之失音者。《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本草纲目》桂、牡桂、附方:“中风失音,桂着舌下,咽汁。”参见舌瘖条。

  • 兜腮喉痈

    病名。即兜腮痈。详该条。

  • 旱地莲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