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头瘟

大头瘟

病名。瘟疫的一种。见《医方考·大头瘟》。又名大头风大头痛时毒大头伤寒虾蟆瘟捻头瘟大头天行疫毒等。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其症状发于鼻面耳项咽喉间,皆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多汗气蒸,初则憎寒壮热,肢体重,头面俱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甚则堵塞不能食饮,舌干口燥,或恍惚不宁。不速治,十死八九。”治宜分清病变所在经络用药。《伤寒括要》卷下:“大头瘟,天行疫毒邪犯高巅,分别三阳经而施治。”可用普济消毒饮、通圣消毒散升降散等。外用三黄二香散马齿苋,麦面并醋调敷。因病患部位及病情重危的不同,又有瓜瓤瘟鸬鹚瘟等名。参有关各条。大头瘟又是瘟毒喉痹的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循经考穴编

    针灸经脉专书。2卷。约成书于17世纪初(明末)。撰人佚名。此书专论经脉流注,对于经脉经穴进行了较详细的考证,并附人体脏腑内景图。现有1955年群联出版社的影印本。

  • 经行音哑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

  •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 伤寒论浅注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 肩骨失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 妊娠惊悸

    病证名。指孕后心悸易惊,恐惧不安的病症。多因孕后心血不足,或阴虚火旺,或心阳不振等引起。症见心神不宁,心悸善惊,坐卧不安。若心血不足者,兼见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宜补血养心,方用归脾汤;阴虚火旺者,兼见

  • 气郁胁痛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指七情过度,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一曰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胠胁肋痛,宜沉香降气散、枳壳煮散、枳壳散、桂枝汤、小龙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 手指平推扣拨法

    推拿方法之一。简称指拨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