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本经选穴法。本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所谓“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庶得随时应变之理。”又
病名。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髓疸,目眶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参见黄疸有关条。
指肾的气化障碍而致小便不利,发生水肿的病机。《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病名。指假孕症型之一。《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因当经著气伤肝,久郁冲于血海,似怀胎而无形,此名气胎。”多因平素肝旺易怒,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脉阻滞所致。症见经闭腹大,状如怀孕。治宜疏肝理气
见痧法备旨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金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精心研究仲景《伤寒论》,对辨析表里虚实有独到之处。根据《内经》、《难经》等古医书理论对《伤寒论》作全面注解、辨析,于11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扰的方法。肝阴虚或肾阴虚均能发生肝阳上扰,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性急易怒、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弦数等症。滋肝肾之阴,用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贞子、旱连草等;平
明末京都太医秘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八宝片仔癀。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丸剂,每丸3克;胶囊剂,每粒0.3克。一至八岁每服0.15~0.3克,八岁以上每服0.6克,一日2~3次。外用,冷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