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本草札记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病证名。七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癥者,谓腹内癥结如鳖之形状。”主要症状为癥块固定不移,少腹切痛,甚则牵连腰背,面目黄黑等。多由脾胃气弱,食物触冷,积滞久阻,挟痰瘀内结所致。参见癥、七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介绍】:清初浙江吴兴人。字石匏。少业儒,后旁究百家之学,知医药。尝读李时珍《本草纲目》,叹其精博完备,乃效法李氏,采英撷备,补辑经史稗官所载,附以己见,著《本草洞诠》二十卷(1661年),载药800
病名。①即脾痨。详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脾则成脾痨。治以吴萸根等方。
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与悬雍垂、舌根等组成喉关。
【介绍】:见陈耕道条。
出《本草拾遗》。为芜荑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都气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