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顺散

大顺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顺散

药方名称大顺散

处方甘草(长寸)三十斤,干姜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炙),各四斤。

炮制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不计时候。

以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二:大顺散

药方名称大顺散

别名二宜汤

处方甘草(锉寸长)30斤,干姜4斤,杏仁(去皮尖,炒)4斤,肉桂(去粗皮,炙)4斤。

制法上先将甘草用白沙炒及8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再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散暑。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冷热不调,泄泻多渴,心腹烦闷,痢下赤白,腹痛后重;中阴暑,食少体倦,发热作渴,腹痛吐泻,脉沉微者。

用法用量二宜汤(原书卷十)。①《景岳全书》: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大顺散”。②本方改为丸剂,名“杏仁丸”(见《普济方》)。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脾胃者,喜燥而恶湿,喜温而恶寒,干姜肉桂散寒燥湿,杏仁甘草利气调脾,皆辛甘发散之药,升伏阳于阴中,亦从治之法也。如伤暑无寒证者,不可执泥。

2.《古方选注》:《局方》祖仲景大青龙汤,以肉桂桂枝,而变为里法。病由暑湿伤脾也,故先将甘草干姜同炒,辛甘化阳以快脾欲;再入杏仁同炒,利肺气以安吐逆;白沙,本草主治绞肠痧痛,用之拌炒,以燥脾湿;复以肉桂为散,俾芳香入阴,升发阳气以交中焦,去脾之湿,湿去而阳气得升,三焦之气皆顺,故曰大顺。

摘录《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灵应饮

    药方名称灵应饮处方茯神2钱,小柴胡2钱,人参2钱,生地2钱,银柴胡2钱,黄芩2钱,知母1钱,麦门冬1钱。功能主治潮热。用法用量加大枣5枚,水煎,临服加童便1杯。摘录《玉案》卷四

  • 消疳散

    药方名称消疳散处方使君子(用白者,去油)雷丸(去皮,用白者,红者杀人,勿用,以米泔水浸苍术少许,将雷丸同苍术用火煴之,用雷丸,去苍术,炒干)各等分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杀虫消府。治疳积,眼生翳膜遮睛。

  • 荡痰加甘遂汤

    药方名称荡痰加甘遂汤处方生赭石2两,大黄1两,朴消6钱,清半夏3钱,郁金3钱,甘遂末2钱。功能主治癫狂失心,既滑实,顽痰凝结之甚者。用法用量甘遂末,调药汤中服。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硫黄顶

    药方名称硫黄顶处方黑牵牛(半生半炒,取头末)。制法上以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硫黄末为衣。功能主治腰疼。用法用量原书吴庚生按:此方惟须体实而年久湿重者为宜,亦不可骤投至五十丸之多,当量症加减为妥。摘录《

  • 安痛散

    药方名称安痛散处方五灵脂(去砂石)、延胡索(炒,去皮)、苍术(煨)、良姜(炒)、当归(去芦洗)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心胃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醋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 五虎汤

    《杨氏家藏方》卷一:五虎汤药方名称五虎汤处方天南星草乌头(不去皮、尖)川乌头(不去皮、尖)半夏(汤洗七遍)皂角(去皮、弦、子)各等分,并生用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中风不遂,目睛上视,牙关紧急,涎盛壅

  • 白花蛇散

    《圣济总录》卷五:白花蛇散药方名称白花蛇散处方白花蛇(酒浸1宿,去皮骨,取肉炙)3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白附子(炮)半两,天麻半两

  • 半边散

    《奇效良方》卷四十:半边散药方名称半边散处方芫花(醋漫,焙干)大戟甘遂大黄各9克 土狗7枚(五月内取,会飞的)制法上药除土狗以外,均研为末。先以葱捣烂为饼,摊新瓦上,却将土狗安葱上焙干,去翅、足、嘴,

  • 七鲜汤

    药方名称七鲜汤处方鲜藿香4.5克 鲜首乌4.5克 鲜荷叶边9克 鲜生地15克 鲜佩兰叶4.5克 鲜建兰叶7辨 鲜水梨21克(连皮)功能主治治时疾厥逆。用法用量上药和匀,打汁滤清,用温开水冲服。摘录《绎

  • 参耆瓜蒌散

    药方名称参耆瓜蒌散处方瓜蒌1个,甘草2钱,当归5钱,没药1钱,乳香1钱(另研),大力子5分,人参3钱,黄耆5钱。功能主治乳痈,乳疽,瘰疬。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2剂即消。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