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介绍】:见沈好问条。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治癖黄用半夏散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①见《本经逢原》。为接骨木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蒴藋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分娩。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莲子心,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浮,浮肿或虚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邪盛阳气虚,则水湿运行不畅,故出现胀满浮肿。如脾阳虚的腹胀便溏,脾肾阳虚的水肿等,均属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