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痘疮。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五、六个月,胎气已成,忽患肠风,此风淫伤胃所致。……迁延不愈,胎必受损。治法祛风清燥、除热凉血;或久则用涩脱之剂、宜安荣散。”(白芍、当归、生地、熟地、黄芩、槐角、地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慢惊风的一种证型。症见抽搐,兼目如橘黄而上视,不乳食,气虚欲脱等。多因泄泻过久,损伤脾胃,土虚木亢所致。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寒邪伏肺的气喘。多由邪伏肺中,关窍不通,肺气壅塞所致。症见上气喘逆,呼吸不利,咽喉如塞,如欲呕吐,有时可见身热,脉六部俱伏等。治宜发散为主。如麻黄散、射干麻黄汤、五虎汤等
【介绍】:见崔嘉彦条。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介绍】:见刘亩条。
书名。7卷。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冾,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微、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以补
【介绍】:见张采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