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女菀

女菀

《中药大辞典》:女菀

药材名称女菀

拼音Nǚ Wǎn

别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

出处《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都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锐,基部窄狭,有短柄,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雕落;茎上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小形,直径5~8毫米;总苞筒状,长约4毫米,苞片披针形,有细毛,数列;周围舌状花白色,舌长约2.5毫米,筒长约2毫米;中心管状花黄色,长约3.5毫米,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全体有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长于湿润处。分布东北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挥发油。

性味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和中,利尿。治咳嗽气喘,肠鸣腹泻,痢疾,小便短涩。

①《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

②《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③《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注意本草经集注》:"畏卤咸。"

复方①治咳嗽气喘:女菀五钱,金线吊白米三钱,路边荆五钱。水煎服。

②治肠鸣腹泻:女菀五钱,陈皮二钱,菖蒲二钱。水煎服。

③治小便短涩:女菀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菀

药材名称女菀

拼音Nǚ Wǎn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Turczaninowia

别名白菀、织女菀、女宛、女肠、羊须草、茆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白菀即紫菀之色白者也。雷斅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羊须草,恐即此物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czaninowia fastigiata (Fisch.)DC. [Aster fastigiatrs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根,切段晒干。

原形态女菀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部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5-12mm,基部渐狭成短移山倒柄,先端渐尖,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凋落;茎上部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稍反卷。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片3-4层,草质,边缘膜质,先端钝;外围有1层雌花,雌花舌状,舌片白以,椭圆形;中央多数两性花,花冠筒状,黄色,长约3.5mm,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mm,稍扁,全体有毛,边缘有细肋;冠毛1层,灰白色或稍红色,有多数糙毛。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地、山坡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根含挥发油。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健脾利湿。主咳嗽气喘;泻痢;小便短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注意卤碱

各家论述1.《本经》:主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2.《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3.《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丁香罗勒

    药材名称丁香罗勒别名臭草来源唇形科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 var. suave (Willd.) Hook. 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南部有栽培。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秃疮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秃疮花药材名称秃疮花拼音Tū Chuānɡ Huā别名秃子花、勒马回[陕西]来源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Fedde

  • 剪刀股

    《全国中草药汇编》:剪刀股药材名称剪刀股拼音Jiǎn Dāo Gǔ别名鸭舌草、鹅公英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剪刀股Ixeris debilis A. Gray [I. japonica Nakai; La

  • 大叶接骨藤

    药材名称大叶接骨藤拼音Dà Yè Jiē Gǔ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银花素馨的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nintooides Rehd。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

  • 蝮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药材名称蝮蛇拼音Fù Shé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来源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

  • 鹿角霜

    《中国药典》:鹿角霜药材名称鹿角霜拼音Lù Jiǎo Shuānɡ英文名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来源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春、秋二季生产,

  • 牙痈草

    《中药大辞典》:牙痈草药材名称牙痈草拼音Yá Yōnɡ Cǎo别名破布草、破布粘、大号疟草、一条龙、母一条根、半边龙。出处福建来源为紫草种植物披针叶琉璃草的全草。5~8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二

  • 乳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乳香药材名称乳香拼音Rǔ Xiānɡ别名滴乳香、熏陆香来源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药胶香树B.

  • 伞莎草

    药材名称伞莎草拼音Sǎn Suō Cǎo别名九龙吐珠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subsp.flabelliformis

  • 葛根

    《中国药典》:葛根药材名称葛根拼音Gě Gēn英文名RADIX PUERARIAE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