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宣肺

猜你喜欢

  • 紫花草

    见《江苏药物志》。为石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 沈时誉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 齿更

    即换齿。人到六、七岁左右时,乳牙脱落,逐渐被恒牙所代替,谓之齿更。乃肾气盛之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三焦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 布巾兜提法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 野蚊子草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下乳

    出《千金要方》卷二。即对产妇乳汁不下或乳汁缺乏通下乳汁。详催乳条。

  • 郑宁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七潭。安徽人。郑氏认为古今方书中常用药不过二、三百味,但关于药的性味说法不一,因而参考过去各书,编成《药性纂略》一书。

  • 着噤

    病证名。又名初生着噤。简称噤。《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初生,口里复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于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 鼻须

    即鼻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