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中

寒中

类中风之一。又名中寒。由于暴中寒邪所致。《医宗必读·类中风》:“寒中,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治宜温里散寒。用姜附汤附子麻黄汤加减。重证先用苏合香丸以开其闭。②指邪在脾胃而见里寒的病症。见《灵枢·五邪》及《内外伤辨惑论》等。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传变而成。证见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治以温中散寒为主。用沉香温胃丸加减。

猜你喜欢

  • 狗骨木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 豆斑蝥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葛上亭长之别名,详该条。

  • 身重喑哑

    出《儒门事亲》卷五。即子喑。详该条。

  • 根脚喉风

    病名。即脚根喉风。详该条。

  • 针石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即砭石。见该条。

  • 天柱疽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证治同有头疽。

  • 骸(hái 孩)

    ①泛指骨骼。如“百骸”,即全身骨骼。②指胫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

  • 食物相克

    指食物之间的互相排斥与制约的现象,表现为改变食味,影响食物质量,降低食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医书中记载及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较多,如狗肉忌绿豆,鳝鱼忌狗肉,鲫鱼忌鹿肉、猪肝和芥菜,豆腐忌蜜,葱忌蜜等

  • 饮膳正要

    书名。3卷。元·忽思慧撰。刊于1330年。本书记述元代皇室贵族的饮食谱,但其卷3的部分也收载了食物本草的内容,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和料物七类,约200种,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并附绘图。此书较

  • 焞(tūn 吞)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