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尖尾风

尖尾风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

药材名称尖尾风

拼音Jiān Wěi Fēnɡ

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广西中兽医药植》),尖尾枫(《中国经济植物志》),雪突、牛舌癀(《福建中草药》)。

出处《本草求原》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全年可采,鲜用、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至小乔木,高2~5米。小枝四棱,嫩节上有柔毛成环状。单叶对生;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或有细齿,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脉上有柔毛,下绿色,主脉隆起,侧脉14~20对,秃净,具不明显的腺点;叶柄长1~1.5厘米。聚伞花序近顶腋生,径3厘米;序梗长1~2厘米;花柄长5~7毫米;苞片细小,披针形,长2毫米;萼杯状或截平状,有时为很小4突点;花冠紫红色,管状,裂片4,秃净,长约2毫米;雄蕊4,长约花冠的2倍,花药2室,纵裂;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线状。小核果,白色,球形,径1.5毫米。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坡、沟边、灌木丛中半阴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四川、江西等地。

性味辛,温。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②《福建中草药》:"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消毒。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活血,祛风消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腰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产后风:尖尾枫鲜叶捣汁半杯,黄酒半杯,姜汁三至五滴。调匀炖温服。

②治风寒咳嗽:尖尾枫鲜叶八钱(刷去茸毛),冰糖五钱。水煎服。

③治胃出血:尖尾枫鲜叶捣汁半杯。调蜜服。

④治寒积腹痛:尖尾枫干叶五钱,千金藤干根五钱。水煎服。

⑤治无名肿毒初起:尖尾枫鲜叶和红糖捣烂外敷。

⑥治跌打损伤:尖尾枫鲜叶捣烂调黄酒外敷。(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尖尾风

药材名称尖尾风

拼音Jiān Wěi Fēnɡ

别名尖尾峰、起疯晒、赶风晒、赶风帅、赤药子、赶风柴、黑节风、握手风、粘搦风、穿骨风、大风叶、廉鱼风、雪突、牛舌癀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枫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尖尾枫,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四棱形,紫褐色,幼时稍有多细胞的单毛,节上具毛环。单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14-25cm,宽2-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明显小齿或全缘,表面主脉及侧脉有多细胞的单毛,背面无毛,有细小黄色腺点,干时下陷也峰窝状小洼点;侧脉12-20对。聚伞花序腑生1.5-3cm;花萼有腺点,杯状或截头状,冠的2倍;子房无毛。果实扁球形,白色,径1-1.5mm,具细小腺点。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山谷、丛林中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呈辩证柱形,表面棕褐色,有点状凸起的灰白色皮孔,节上有一圈黄棕色柔毛。叶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至椭圆形,长10-20cm或更长,宽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明显小数点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暗黄绿色,有细小的黄色腺点;叶柄长1-1.5cm。叶腑有残留小花。揉搓后有芳香气,味微辛、辣。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寒咳嗽;寒积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骨藤

    药材名称青骨藤拼音Qīnɡ Gǔ Ténɡ别名瓦草、瓦草参、九大牛、滇白前、大牛夕[云南]来源石竹科女娄菜属植物四川粘毛女娄菜Melandrium Viscidum (Bur. et Fr.

  • 猪毛

    《中药大辞典》:猪毛药材名称猪毛拼音Zhū M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体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功能主治治崩漏,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烧灰研末,0.5~1

  • 信石

    药材名称信石拼音Xìn Shí别名人言、砒石来源天然的砷华矿石,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或雄黄加工制成的。毒性本品剧毒!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注意。口服中毒后,突然发生

  • 脓见愁根

    药材名称脓见愁根拼音Nónɡ Jiàn Chóu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根。夏、秋采收,阴干。性味《广西中草药》:"味微酸涩,性凉,无

  • 青丝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丝龙药材名称青丝龙拼音Qīnɡ Sī Lónɡ别名阴痧草、阳痧草、晒不死、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兰来源蕨类石松科青丝龙Lycopodium hamiltonii Spr

  • 自消容

    《中药大辞典》:自消容药材名称自消容拼音Zì Xiāo Rónɡ别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

  • 苍白秤钩风

    《中药大辞典》:苍白秤钩风药材名称苍白秤钩风拼音Cānɡ Bái 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防已科植物

  • 鹿胆

    《中药大辞典》:鹿胆药材名称鹿胆拼音Lù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消

  • 乌药子

    《中药大辞典》:乌药子药材名称乌药子拼音Wū Yào Zǐ出处《分类本草》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药"条。功能主治《斗门方》:"治阴毒伤寒

  • 慈乌

    《中药大辞典》:慈乌药材名称慈乌拼音Cí Wū出处《纲目》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原形态寒鸦(《嘉佑本草》),又名:乌、鸒(《诗经》),鹎鶋(《尔雅》),鸦、楚乌、孝乌(《说文》),元乌(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