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

证名。指寒症与热症间代而作,日发一次或数次的症状。为伤寒少阳病主症。《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类证活人书》卷八:“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往来寒热有三证,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表证而往来寒热者,用小柴胡也;有里证而往来寒热者,大柴胡也;已表或已下而往来寒热者,皆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也。”《伤寒发微论·论伤寒七十二证候》:“寒热往来,此证有三。一者中风证,小柴胡汤;二者热入血室证,刺期门;三者状如温疟黄龙汤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凡寒热往来之病,其证有二,盖一以外邪不解而然,一以阳盛阴虚而然。此其一为表证,一为里证,所当辨治不可紊也。寒邪郁伏经络而为寒为热,此似疟非疟之类也。治法虽宜表散,然邪气得以久留者,必其元气之虚而正不胜邪也,故凡治此者,皆当以兼补血气为主。若血分微虚,形气本不甚弱而邪有不解者,三柴胡饮;若火盛血燥而寒热不已者,一柴胡饮;若因劳倦或气体本弱或肝脾不足而邪有不净者,四柴胡饮五柴胡饮补中益气汤;若阳邪陷入阴分,微兼内热而邪有不解者,补阴益气煎;若脾胃阳气不健,中气不暖而邪有不解者,温胃饮;若病久元气大虚而寒热不退者,但当单培元气,不必兼散,宜五福饮归脾汤,或大补元煎理阴煎之类,察其阴阳,择而用之。若果阳虚,非用温补不可。”又:“阴虚阳胜,或阴阳俱虚而为寒热往来者,此以真阴不足,总属虚损之病也。然其阴阳微甚,亦所当辨。”本证亦可见于虚劳。《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之症,皆见发热,而虚损之热,多发于外,轻手按之即得,或潮热,或往来寒热。”参见虚劳发热条。

猜你喜欢

  • 风牵睑出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牵出睑、睥翻粘睑、皮翻粘睑、皮翻症、残风、地倾。多因胃经积热、肝风内盛,致使风痰湿热瘀滞睑络而成;亦可由胞睑疮疡结瘢或外伤所致。症见眼睑向外翻倾,重者“睥翻转贴在外睑

  • 土轮

    眼科五轮之一。茹十眉《五官病》:“胞睑属脾,为土轮。”即肉轮。详该条。

  • 青黑为痛

    五色主病之一。出《灵枢·五色》。青色和黑色多主痛证。由血脉瘀滞,寒邪凝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望诊遵经》:“鼻头色青,腹中痛,青黑甚者,痛甚为挛。面青而唇口撮者,疼痛方殷也。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

  • 甘崇兰

    【介绍】:见陆真翘条。

  • 惊后瞳斜

    病证名。为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斜于左右。属惊风后,肝经失养所致。治宜养血益肝,用人参、阿胶煎水温服(《仁斋直指方》)。

  • 汪宏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家。字广庵。安徽人。精研望诊,撰有《望诊遵经》一书(刊行于1875年)。强调望诊在诊治疾病上的重要性,主张望诊为四诊之首。认为大至身体部位、坐卧居养、四时五方、气

  • 滑寿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后迁仪真(今属江苏)和余姚(今属浙江)。自幼习儒学,善长诗文。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客居仪真,滑寿随从学医,精

  • 中焦

    ①三焦之一。三焦的中部,指上腹腔部分。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 阳痿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称阴痿。痿亦作萎。指未到肾衰年龄而出现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者。多因房室过度,命门火衰所致。也有因抑郁伤肝,思虚惊恐损伤心脾,肝经湿热,阴湿伤阳等所致。命门火衰者,常伴见滑

  • 胃胳

    胳,作络。指胃经的别络穴(丰隆)。位于外踝上八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处。能调治脾胃之气。《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