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捏破涎涡儿。《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上。”治宜温中健脾。用益黄散、理中丸。
外治法之一。把药物煎成汤汁,进行水浴、浸泡、溻渍的治法。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例如温泉浴治疗皮肤患疥癣;香樟木煮汤洗浴治疗风疹块,古代早已使用。浸泡适用于四肢疾患,如鹅掌风(手癣)和脚癣,用药汤或醋(燉热
运气术语。指不当其位。《素问·六微旨大论》:“非位,岁不与会也。”
【介绍】:见郑浆条。
【介绍】:见朱纯嘏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作者陶氏(阙名),已佚。
见《广西中药志》。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又名牡狗阴茎、狗鞭、广狗肾。为犬科动物Canis familiaris L.(雄性黄狗)的外生殖器。咸,温。补命门,暖冲任。治阳痿,遗精,带下。煎汤:4.5~9克。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