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经

心经

手少阴心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的指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火眼口疮惊搐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病诀》:“心火,推之退热发汗,掐之通利小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凡心火动,口疮弄舌,眼大小眦赤红,小水不通,皆宜推而清之。至于惊搐,又宜清此。”参见五经条。

猜你喜欢

  • 脾经咳嗽

    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

  • 苏梗

    见《药品化义》。为紫苏梗之简称,详该条。

  • 暴冷嗽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冬令气候严寒,骤然感受寒冷以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参见寒嗽条。

  • 雷允上

    【介绍】:清医家。名大升,号南山。江苏吴县人。内阁中书雷嗣源之子。自幼习儒,工诗,善琴,尤精医学。乾隆元年(1736年)举鸿博不就而隐于医,治病多良效,尤精于丸、散、膏、丹之配制,为时所重。创设雷允上

  • 益母蒿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即益母草,详该条。

  • 诊宗三昧

    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1卷,共十二篇。清·张璐者,张登编纂。书成于1689年。1~2篇阐明宗旨,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脉学著作,提出“入门宗派不慎,未免流入异端”,并谓“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

  • 软懒症

    证名。见《理虚元鉴》。多因伤食劳倦,或思虑过度,或房室不节,脏腑内伤,复感外邪所致。症见四肢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思饮食,或见恶寒发热,脉沉迟软弱。迁延日久,则见黄肿、痰嗽、潮热等症。治宜审察表里,

  • 土荜拨

    见《食疗本草》。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饮食加工烹调著作。元·倪云林撰。所载饮食品共46种,其中有菜类31种,点心10种,饮料4种,调料1种。详载各种食物的取料、加工和烹调制作方法,并附制香灰法和洗砚法。现有版本见《膳夫经手录》。

  • 灵(jiǒng 迥)气

    炅,热也;即热气。《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