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芳洲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赤候。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沥连绵不断,称为赤带。多因忧思积伤心脾,肝郁火炽,灼伤冲任带脉所致。治宜扶脾气、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介绍】:见陈元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