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食疗本草》。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山楂、滑石各150克,苍术、胆南星、天竺黄、木香、橘皮各75克,砂仁、神曲、麦芽、钩藤、薄荷、僵蚕各45克,茯苓、桔梗、甘草、朱砂各30克,牛黄6克。为细末,炼蜜为
出《本草拾遗》。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一作鬼容区,又叫大鸿,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见《灵枢·经筋》。即季胁,见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白喉的最上品药称为正将。云:“此系大中至正之药,极稳极效。”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下层导药各条。
见流注指要赋条。
症名。亦称蛔咬心痛。《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蛔心痛,心腹中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热,善涎出,是蛔咬也。”《医灯续焰》卷八:“蛔咬心痛……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
自汗证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治宜温阳固表。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