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息贲

息贲

古病名。指肺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杨玄操曰:“息长也,贲鬲也,言肺在膈上,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肺为上盖,脏中阳也,阳气盛,故令人发肺痈也。”(见《难经集注》)。《济生方》卷四:“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治疗宜选用息贲丸、调息丸息贲汤等方。参见肺积条。

猜你喜欢

  • 牙痈风

    病名。即牙痈。详该条。

  • 黄瓜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瓜痈。见该条。

  • 抑阳散

    见《保婴撮要》卷十五。即洪宝丹,见该条。

  • 足太阴气绝

    指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舌萎,唇反。《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

  • 赤龙爪

    见《普济方》。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 鼻风

    病证名。指新生儿鼻塞而不能吮乳者。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生下三朝五日,忽然鼻塞弗乳,不能开口呼吸,此乃保母鼻风吹入小儿囟门,宜清风散(防风、荆芥、羌活、蝉蜕、川芎、藿香、陈皮、甘草、桔梗、僵蚕

  • 少阳腑病

    指少阳病热郁胆腑的证候。如口苦,咽干,目眩,胸闷呕吐。少阳腑病与少阳经病常同见,故均属小柴胡汤主治范围。

  • 相气十法

    望诊之一。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是也。”

  • 木疝

    病名。指睾丸结硬,阴囊皮厚,不知痛痒的一种疝症。《医林绳墨》卷四:“有木疝者,睾丸结硬,不知痛痒,阴囊皮厚,不知长大,重坠难当,是谓木疝。……木疝当宜温和,则补养脾胃,充和元气,其肾不木者矣。温则健脾

  • 心为汗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心主血,汗为血之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五脏主五液中,心为汗。参见心主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