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露不绝

恶露不绝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新血不安;或因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气虚者证见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治宜补气摄血,方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沥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当归益母汤加减(当归、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红花);血热者,恶露量多,色红,质稠粘,有臭味等,面色潮红,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减(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生地、乌贼骨、黄柏)。

猜你喜欢

  • 足心

    足底中心。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

  • 肾足少阴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少阴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 齿齭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齭,齿伤酢也。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髓弱骨虚,风气客之,则齿齭。”酢,同醋。即齿伤痠之谓。参见齿齼条。

  • 妇人三十六疾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即带下三十六疾。详该条。

  • 渴利

    病名。《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奇效良方》

  • 气为血帅

    指气对血的推动、统摄和化生的作用。气为阳,是运行的动力;血为阴,是物质的基础。气行血亦行,气虚血亦虚,气滞血亦滞,脾气虚则血失统摄而溢,气火盛则迫血妄行而泄。《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故曰气者血之帅也。

  • 二阴一阳

    ①少阴为二阴,少阳为一阳。《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一阳,病出于肾。”指阴胜于阳,肾水上凌。马莳注:“此言肾与三焦为病者,肾胜而三焦负也。二阴者,足少阴肾经也。一阳者,手少阳三焦也。”②刺热厥的一种方

  • 动静结合

    气功术语。一般认为,在气功和武术中,静功和动功互相配合,效果显著。

  • 中都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 妊娠失音

    病证名。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或不能出声,称为妊娠失音。参见子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