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痫

惊痫

病名。①指痫因受惊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惊癎者,因惊怖大啼乃发。”治宜钱氏蛇黄丸等。②指小儿惊风。唐宋医书所载的惊痫,即指小儿惊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身热面赤,睡眠不安,惊惕上窜,不发搐者,此名惊也。重者上视身强,手足拳,发搐者,此名痫也。”参痫、惊风条。③指小儿痫证的类型之一。《千金要方》:“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④泛指惊风、痫证各种病证(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⑤指痫症发后可见头、口、目后遗症者。《奇效良方·五痫》:“惊痫为病,废头目,吊口目,或一目双目,或昏或冒,或邪视,或头,或摇头,或战脑。”参见五痫条。

猜你喜欢

  • 一字金丹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紫花地丁、蚤休、山慈菇。为细末,每服一字,开水送下。治痘毒及痘黑陷倒靥,干枯不起。

  • 胃阳

    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 蓝花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俞启华

    【介绍】:清代医家。字旭光,思溪(今属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术,驰名远近,为人治病,不计酬报,善施好助,人皆祝他长寿百岁,故称“百寿先生”。撰有《医方辑要》、《采亭医案》、《本草释名》等书,未见刊行。

  • 翰林医诊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寒积五更泄泻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指受寒饮冷,寒积中焦所致的晨泄。其症每至五更则腹部绵绵作痛,继而作泄,粪色淡白,脉多迟。治宜温中散寒,用理中汤、通白四逆汤。寒实有积滞者,用煮黄丸下之。参见积寒泄泻条。

  • 水吐丝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吼病

    病名,即小儿哮喘。详该条。

  • 香头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 浊邪害清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部孔窍,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